登陆状态: 未登录 [登录账号]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本站首页 > 专栏首页 > 所属专栏 > 所属子栏 > 正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5-09-03 18:35:46 清远市清新县石潭镇中心小学 刘小燕 点击:0
选择字号:[ ]

内容提要: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始终站在专业知识的前沿,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合理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本文就语文教学的实际经验出发,归纳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一、识字写字教学。(1)、容易掌握的字,让学生互教互学,争当小老师;(2)难掌握的字,运用图画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记忆。二、阅读的教学方法。(1)、开启内部学习动力,导向多条学路。(2)、展开立体对话,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3)拓展个性思维,引领学生走出文本世界。三、写作的教学方法。(1)激发写作的兴趣,营造快乐习作的氛围。(2)、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仿写优秀例文。(3)、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自抒个人情感。四、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1)、开发资源,整合教材,提供学生喜欢的交际话题。(2)、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上述目标呢?

一、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

汉字象征着中国文化,是非常典型的表意文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表面上看来,学生学习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交际工具,落实了语文的工具性,但我们认为,工具是被人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针对不同识字情境和不同学段的学生,研究合适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认知水平的识字写字方法,选择恰当的识字教学策略,是每个语文教师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我们应首先加强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1)、容易掌握的字,让学生互教互学,争当小老师;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力。” ①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兴趣决定着他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效果。因此,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方块字,在构成方面有其特殊的规律。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应儿童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营造愉快融洽的学习氛围,对于一些容易掌握的字,采取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的形式,提供一个小朋友表现自己的平台,常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每个小朋友都是天生的表演者,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小朋友自己学自己当小老师就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激发课堂活力,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汉字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简单的汉字。

(2)、难掌握的字,运用图画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记忆。

汉字文化博大、厚重、缜密,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到假借、转注,从不同时期不同形体的演变直至当代汉字的简化,以及造字、用字的情况千变万化,错综复杂,决定了汉字教学的方法和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必然是多元的。对于难掌握的字,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识记汉字的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结合知识规律,把握学生学习规律,进行长期、反复、灵活、合理的训练,学生的坚强意志、良好的的学习习惯一定会形成。例如,教给学生识记归纳的方法:教学“赢”字时,可以用加法“亡+口+月+贝+凡”来记忆识字。同时,运用图画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记忆。如学“休”字时就可以用一个人树下乘凉来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总之,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就会乐于识字。

最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还要给学生开设一个识字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中磨练。激励他们离开课堂后仍然会去持之以恒,主动识字。

二、阅读的教学方法。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②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影响着学生生命的发展。同时,由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所占课时最多,所花精力最大。所以,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掌握阅读教学的理念。新时期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包括:对话阅读、探究性阅读 、个性化阅读、体验性阅读和多层次多角度阅读。

可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好了阅读教学的概念,就把握好了阅读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呢?

(1)、开启内部学习动力,导向多条学路。

叶老曾说:“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是教学的最高境界。”③若要实现这样的转化,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开启学生的内部动机,把教学的关注点由“教”转到“学”,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怀。开启学生内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确定阅读的方向,重视学生的质疑,导向多条学路。当学生经过初读,对文章有了整体的、粗略的理解之后就走向了深入的精读环节。精读时深入探究什么不应由教师强硬规定,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化质疑中产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质疑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初读充分与否。粗浅的初读学生时常提不出深刻的问题,洞悉不到深入探究的方向,因此需要教师的疏导与引发。另外,教学还可以在全面开放的氛围中,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徐徐展开。一开始,教师可以安排这样的环节:“这篇课文你们最想研究什么?”当学生要探究的问题不能覆盖教学内容、指向教学重点时,教师可及时出示学习目标或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目标,等明确教学重点之后,让学生再对比、调整、补充自己的探究内容。由于学生是有差异的,初读之后更是扩大了这种差异,因此每个人欲要深入探究的点就呈现出不同:有人发现了课文重点,认为应该探究;有人产生了困惑,盼望攻下疑难;有人对某些内容内容感兴趣,引发了探索的欲望……这些都可作为深入探究的内容,深入走进文本的切入口。当学生捕捉到这些切入口后,教师要引领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历程,这样,便可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条学习思路。

(2)、展开立体对话,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阅读和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④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阅读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应量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和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⑤ 学生的每一条学习思路都是一个信息系统。不同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的学习思路,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对话。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教师如何以教学重点为核心,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学习思路的有机交流?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和文本产生对不同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是对学生智慧的尊重,它能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的轻轻地品读,有的静静地思考,有的在小声地交流……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因需要自选同伴或与教师交流研讨,等问题解决后重新回到自主探究的空间。

(3)、拓展个性思维,引领学生走出文本世界。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全部世界才是学生的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⑥语文教学不应只体现在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语感、发展语言能力,还应带领走进大千世界。教材是有待开发的资源,教材背后是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习惯的需求不同,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设计问题,同时,所提问题要关注多元的反应,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才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才能使课堂呈现出信息多向交流的生动活泼场面。如我在上老舍的《猫》(人教版第八册)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知道课文写什么内容了吗?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几只猫?找出你的理由来,可以跟前面的同学交流。”一会儿,议论声起,然后,小手如林。我问一位手举得最高的学生:“你觉得课文写了几只猫?”他大声地说:“两只猫!”坐在他后面的同学马上反对:“不对,是六只。”全班大笑起来。我温和地请最先发言的学生来说明原因,他说:“写的是大猫和小猫。”我会心一笑,说:“有道理。那么怎么说是六只呢?”后回答的那位同学说:“书中明明写着,贪玩的猫、抓老鼠的猫、古怪的猫……”全班又是一阵笑声,我也笑了“是啊,我也觉得有很多猫啊!”一些同学在下面小声讨论:“只有一只猫吧?”……在这样的课堂中并不急着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也没有给学生什么标准的答案,只是让学生去争论、思考、探索。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以教材为源点,引领学生走出文本世界,进入文本背后自由发展的广阔世界。

三、写作的教学方法。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它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指导学生写出立意深远,构思新颖,语言流畅,感情真挚,观察细腻,想象丰富的好文章,体现学生素质,是作文教学的研究课题。” ⑦

(1)、激发写作的兴趣,营造快乐习作的氛围。

小学生普遍反映作文难,高水平的作文更难写,不少同学平时作文常常搜肠刮肚,难于找到切合主题的材料,硬着头皮凑合成既不成文,又不成章的习作。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有的竞将范文、下水文、改头换面或抄习别人文章。

追根朔源,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写作素材,在不经易间稍纵即逝,遇到作文时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找到客观事物的回忆再现于作文之中。特别是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对作文更是束手无策,最终选择放弃。

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常常听到学生“唉,又要作文了”,这声声感叹道出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害怕心理,在这种状况下,要使学生写好作文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营造快乐习作的氛围。“快乐是一种情感氛围,营造作文氛围,建立情感场,激活学生创作动力激情、灵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情感场,就是激发一个人创作力的情感形成的一种特殊氛围,是情感凝郁的一种状态,是情感在他的创作中所作用他,影响他的一个特殊‘空间’,并在作品完成后,继续影响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主观倾向。”⑧当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认真反思,反思我们的教学对象的身理、心理特征,反思我们的教学手段中疏漏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不断完善改进,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摆脱怕作文的困境,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作文。

(2)、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仿写优秀例文。

大文豪鲁迅说过:“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可见,多读,多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纵观小学语文的编排体系,教材内容中选择的作品安排比较科学合理,单元与单元之间,作品类别划分比较明显,特别是写景的文章随季节与教学的大致时段相同。每单元安排的习作基本与该单元学习文体一致,因此,教师要对所学的每一篇文章精心设计,合理地引导学生向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搜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材料,为作文积累素材。

(3)、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自抒个人情感。

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做有心人,生活中有好多值得搜集的材料,它们根本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要做有心人多观察,一旦发现就及时反馈给学生,大家共同讨论,形成共识,并用“日记”或“作文”的形式迅速地记录下来,形成资源共享。日积月累,厚积博发,命题作文时学生则可信手拈来,进行整理,加工成章。例如,在教学写《童年趣事》,我先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还进行好朋友之间的互相交流,有的说第一次爬树摘果子很有趣,有的说和小伙伴一起用纸折小船放小船很有趣,有的说中秋节放烟花很有趣,还有的说学游泳很有趣……结果,因为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学生又进行了相互间的交流,所以大部分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

总之,走向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五彩缤纷的事物作用于学生的情感,反作用于学生走向快乐作文。

四、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的广泛、活跃、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口语交际”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的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口语交际”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我们农村学校,“口语交际”更是常常遭遇尴尬,常有“死课”(不肯交际)、“乱课”(游离目标)的情况出现。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情况,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一)、开发资源,整合教材,提供学生喜欢的交际话题。

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编排。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例如第十一册《有了电脑,还要花功夫练字吗》,农村的学生对电脑并不了解,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的话题学生无话可说 ,更没了交际的兴趣。《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支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说清好与不好的理由。通过交际,能更全面地看问题。但是,农村孩子很少过生日,即使有也是一碗寿面两个鸡蛋。根本不可能请客吃饭。倒是在一些婚庆、佛事上大办宴席。于是,我把话题变换了一下,让学生讨论农村的这些习俗好不好。学生更积极地去观察生活,甚至主动地了解大人的看法,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讨论时,学生个个有理有据,异常活跃。这样,既达到了教材的培养目标,又很好地利用当地资源。

(二)、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其间语言住处交互来往,呈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中开始,而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会使词语与形象沟通起来,同时,语言与思维也随之发展。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巧设情境,才能切中繁杂,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

总之,无论是在写字识字教学,还是在阅读教学,语文教学都应该在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灵活运用多种语文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注释:

①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②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小学语文培训手册》,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③《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三期总第283期,第1页

④陈玉秋,《语文课程和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⑤陈玉秋,《语文课程和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⑥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0页

⑦《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六期总第310期,第58页

⑧张勇军、刘菁,《小学作文四步教学法》,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参考文献:

1、陈玉秋《语文课程和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宋乃庆、徐仲林《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6年版

4、孙云晓《教育的秘诀是真爱》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年版

5、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指导教师:陈培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本站评论服务协议 0人评论
系统暂未开通评论功能
您未登录,请:登录账号免费注册 评论